時間:2023-10-31 09:05 國際學校網
2023年10月27日-10月2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上海市教育考試院主辦的2023教育考試與評價研討會(第七屆)在滬召開,本次會議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遠播教育研究院、上海市教育學會高中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的大力支持。本屆研討會圍繞教育考試與評價的前沿研究領域,以“評價改革與教育考試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從“高校招生實踐與創新”“人工智能與智慧考試”“教育測量與評價”“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考試科研與招考改革高質量推進”等多個方向,邀請了教育評價專家、招考機構領域專家、人工智能專家、知名大學學者,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中小學教育人士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士共襄盛會,碰撞思想、凝聚共識,共同推進教育考試與評價的高質量發展。
大會開幕式由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劉玉祥主持。
劉玉祥院長在開場致辭中介紹了研討會發起的背景:2017年伴隨著國家新高考改革各項政策方案的落地,上海市教育考試院作為第一批試點省市的招生考試機構,承擔了大量的改革政策落地對接與實踐探索任務。為更好地集思廣益,交流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為各兄弟省份提供可復制的各種經驗,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創立了一個教育考試與評價的學術研討品牌——教育考試與評價研討會(Seminar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SEEE),為國內外同行提供一個教育考試與評價學術交流的平臺。
研討會一路走來已經7年,在各級領導和廣大兄弟單位的支持之下,教育考試與評價研討會業已成為全國招考戰線共建共享的品牌陣地,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持續擴大的影響力。迄今為止,教育考試與評價研討會收到數百篇學術論文,受到了全國數十萬同行的持續關注,為全國范圍內的高考改革、中考改革、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等國家教育考試與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學術交流支持。他表示,今年踴躍參加研討交流的熱烈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并向每位參會者、支持者、關注者表示衷心感謝。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致歡迎詞。他向各位參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從上海交大的創立以及和其他四所交通大學的歷史淵源講起,介紹了上海交大建校127年來的人才培養成績和探索科研的進步,學校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40余萬名各類優秀人才,近20年上海交大共獲得國家科技獎99項,總數位居全國前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連續14年位列全國第一。在文治堂舉辦研討會意義深遠,老校長的名言始終鼓舞著大家,他期待參會的各位嘉賓在這次會議上能各抒己見,碰撞出更多創新思維的火花,取得豐碩的成果,并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王浩致辭。他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要求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這些重大戰略部署的完成與實現,以及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教育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上海和全國教育界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作為全國新高考改革的試驗區,上海近年在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區和教育改革開放先行區的試驗中取得了一系列可推廣的經驗。他指出創新教育評價可以促進教育的個性化發展,引導學生深層次的學習,還有利于評價教育教學成果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面對新時代、新挑戰,他希望大家借助這次研討會開闊視野、提升認知,獲得新的智慧和新的啟示。
大會共有7位相關行業領域重量級專家學者做主旨報告。
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做《面向教育考試評價的大模型構建及其典型應用》主旨報告。報告從規劃背景、整體框架、數據底座、核心模型及支撐應用等六大方面,對大數據模型的研發及應用進行了多維度的介紹,大模型的構建旨在解決招生考試各環節的核心技術難題,為招生考試的現代化提供智能支撐,并期待在未來能為進一步推動招生考試改革作出貢獻。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永智做《數字變革與考試招生改革》的主旨報告。報告立足戰略與形勢的高度,從教育改革發展的宏觀背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趨勢、數字化變革對考試招生改革的啟示、數字化推動考試招生改革的前景四個方面介紹了人工智能對招生考試與評價的影響。報告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教育應用,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無感式數據采集、多模態數據融合處理、智能化診斷分析、即時性精準反饋等新樣態,為破解教育評價難題提供了新的可能。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副書記、副院長于涵做《打造智慧考試,服務智慧教育》主旨報告。報告首先分析了中國考試的核心價值,并梳理智慧考試的發展進程,而后通過實際案例展望了智慧考試的未來。他認為,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各國都將數字化作為應對人才選拔挑戰的重要手段及開啟光明未來的有效舉措,并在構建智慧考試及智慧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著力解決招考發展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上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吳靜怡做《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與人才的科學選撥》主旨報告。報告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拔尖人才培養特色、人才科學選撥的探索與實踐三個方面和與會嘉賓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學在人才培養上的硬核實踐。她認為,教育應從“輸入”向“塑形”轉變,上海交通大學以“四位一體”的育人理念全方位塑造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給予學生發展更堅實的基礎,打造了招生、培養、就業等相互助力的全鏈條育人體系,培育育人大格局。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校長、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原院長鄭方賢做《高考綜合改革與大學招生錄取》主旨報告。報告回顧了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的十年歷程,分享了如何深化高考改革、提升改革能效的思考:高考招生制度是連接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核心樞紐,對中學的教育教學和高校的人才培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指揮棒作用,其中,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的本質是推進素質教育、進行全面培養,高校考試招生制度要順應高中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需求、進行分類評價、高考綜合改革要拓寬創新人才選拔的制度性通道,進行多元錄取。
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做《人工智能重塑教育評價的底層邏輯和可能路徑》主旨報告。報告首先對東西方教育評價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并從賦能與重塑兩個角度分析了AI技術對教育評價產生的邏輯沖突,他認為,未來眾多領域都是人機共生,這就催生了新的智慧觀,下一代的智慧是人機合成智商。教育正在邁入計算教育學時代,未來教育大腦將在在學習者模型、教學模型、知識模型、策略模型方面實現多場景工具開發。報告指出,下一代教育評價要成為冷靜的觀察者、熱情的鼓勵者、公平的呵護者、專業的導航者。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汪張龍做《認知大模型助推教育考試數字化轉型》的主旨報告。報告從人工智能發展的四次浪潮破題,提出未來教育考試中應用的大模型,需要針對專業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等特殊要求進行構建,服務于教育考試的全流程,并發出認知大模型在教育考試中的應用倡議,以期用人工智能更好地助推教育考試數字化轉型。
七場精彩的主旨報告結束后,五場平行論壇圍繞“高校招生實踐與創新”“人工智能與智慧考試”“教育測量與評價”“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考試科研與招考改革高質量推進”等主題展開。通過五場高峰論壇中的28個精彩報告及學術經驗交流討論,與會嘉賓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溝通中凝聚共識,熱烈討論并積極探索推進教育考試與評價高質量發展的方式和路徑。
平行論壇1:高校招生實踐與創新高峰論壇
平行論壇2:人工智能與智慧考試高峰論壇
平行論壇3:教育測量與評價高峰論壇
平行論壇4:拔尖創新人才選拔高峰論壇
平行論壇5:考試科研與招考改革高質量推進高峰論壇
28日上午研討會舉行了教育創新與發展交叉論壇,與會代表在“教育鑄就人才,科技引領未來”“立足教育本心,放眼未來世界”“規范辦學、特色發展”等三個分論壇中展開深度交流,分享真知灼見。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
立足于本項目扎根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遠景,今天,我們很高興地宣布,新的項目名稱橫琴德威國際課程高中項目廣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華發容閎高級中學(簡稱為橫琴德威國際
山語湖雙語學校 是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九年一貫制標準化民辦學校,小班化教學(25-30人/班),學校坐落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帶嶺南名鎮、夢里水鄉里水鎮,是里水生態教育
院校介紹 星海音樂學院 前身是1957年10月創建的廣州音樂學校;1958年9月設置為廣州音樂專科學校;1966年1月與廣東舞蹈學校合并為廣東藝術專科學校;1970年10月與廣州美術學院合并為廣東人
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簡稱省實越秀)是廣州市越秀區全日制完全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廣州市示范性高中,首批廣州市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廣州市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試點學校。
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 (簡稱省實越秀)是廣州市越秀區全日制完全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廣州市示范性高中,首批廣州市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廣州市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試點學校。
祈福英語實驗學校 創辦于1996年,是一所省一級民辦完全中學。學校座落在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示范區--廣州番禺祈福新邨的中心地帶,占地12萬平米。校園校舍整潔寬敞,美觀優雅,
佛山市協同學校 位于佛山市禪城區中心地帶,交通便利,校園環境優美,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民辦實驗類寄宿學校。學校教學設施齊全、布局科學、高端大氣,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智能校
學校簡介 佛山市協同學校 位于佛山市禪城區中心地帶,交通便利,校園環境優美,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民辦實驗類寄宿學校。學校教學設施齊全、布局科學、高端大氣,擁有國內最先
預約咨詢
電話咨詢
手機版
院校庫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