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創新能否在國際教育的軌道上跑起來?
上海國際學校網介紹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教育領域的杰出代表杜威便提出教育無目的論思想,他認為教育應該是引伸的而非堵塞的,倡導自由的教育才是進步的教育,教育上自由了才會產生更多新的想法,才能創造更多新的活力。那么如今的教育為何不純粹,教育模式需要怎樣的變革,今天我們為您介紹一種新的教育命題——青少年設計創新思維,這是青少年創新學院在中國落地的一個火熱項目。
今天的采訪嘉賓是青少年創新學院創始人孫海虹女士,此前曾擔任設計創新咨詢公司指南設計的總經理, 美國Continuum設計創新咨詢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以及國際投行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紐約客戶和技術部門的首席運營官。15余年跨中美兩國的創新策略高管經歷,作為創新者和三個孩子家長的雙重角色激發了她探究系統的創新思維體系如何對青少年產生深遠影響的熱情。
以身試教 實驗家庭工作坊
由偏重于邏輯思維的左腦研究轉到去開發右腦空間想象,孫海虹女士提到其實自己并沒有轉行,只不過是思維探索的轉變,她還提到決定右腦思維的就是我們常說的想象力,創造畫面色彩美感,這種思維是可以后天培養的。家里的三個孩子就是她很好的試驗品,她特別關注孩子喜好,總會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設計和制作繪本中的小動物玩偶、自編自演舞臺劇、引導他們自己查詢書籍、設計簡單的科學小實驗,如今孩子已經六歲,三四年的時間足以讓這種設計思維潛移默化滲透到孩子的每一個日常,提及女兒她很欣慰,小姑娘不僅在literacy, math, theme learning 上名列前茅。與同齡小朋友相比,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很全面,想法也更為新奇。身為家長,她更想把設計創新思維系統地介紹給更多的孩子。
一個充滿興奮點的全新挑戰
2015年冬天,孫海虹女士與幾位同樣對設計創新思維有深度經驗,對教育改革有極大熱情的MIT和哈佛校友,為中國孩子潛心搭建起了青少年創新學院的創新平臺,他們認為中國的教育必須直立行走,中國的孩子應該跳出保守的舒適地帶,去挖掘自身更多的亮點,拓展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能力,而青少年創新學院愿意成為孩子的引領者。創立伊始,青少年創新學院就與位于美國波士頓,多次被華爾街日報、新聞周刊、環球日報等權威媒體譽為教育領域的顛覆性革命的Nuvu創新學校開展了深度的合作。(PS: 青少年創新學院明年合作關系會拓展到以色列、香港的亞太青少年社會組織,也將會同新加坡國立設計中心成為友好伙伴,屆時將會為學生提供除國內本身的青少年創新沉浸式實操項目外的更多的國際交流和創新沉浸機會。)
方法論指導創新——Design Thinking
很多人會以為設計思維創新項目是又一個培養技能的課程,孫老師解釋道,青少年創新學院要培養的不是學生的技能而是學生多元化的解決問題的綜合視野和能力,它的終落腳點是在Thinking上,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系統創新方法論。設計思維早由斯坦佛大學設計學院打造, 隨后經過全球范圍內三十多年個人, 企業, 機構和政府組織的成功驗證。
設計思維創新的過程聚焦需求,以目標受眾的需求作為創新概念研發的核心,定義和明晰問題,理解問題,產生創意,落地解決方案,這個過程的核心側重于反復思考和實踐,在創造和測試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也會持續深入理解和改善初的創意。
以下是孫海虹老師從實際案例的角度來進一步解說設計創新思維:
孫海虹老師之前曾負責中國區的美國Continuum設計創新咨詢公司,是經典Reebok銳步氣墊鞋背后的創新大腦。怎樣創新一款既能跳的高又可以避免摔傷的運動鞋變得尤為重要,Continuum的設計和工程團隊經歷各種嘗試,成功借鑒了醫學上血壓測試儀的原理,為銳步發明了有氣墊緩沖的全球一款氣墊運動鞋。這種思維理念的關鍵并不在于設計和美學本身,而是設計者應該從用戶/消費者角度去定位創新的同理心。青少年創新學院強調設計思維即Design Thinking的重要性也是用意在此,旨在讓孩子跳出固化的圈子,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拓寬孩子的視野和創造力邊界,幫助孩子實現左腦與右腦的平衡,促進創造性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的交融,進而大大增加對現實世界里復雜問題認知和解決的能力。
創新課程如何運用設計思維
很多家長對設計思維創新沒有概念,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這個創新項目與機器人研制項目或者某某創客項目有何不同?我們今天就來揭秘。其實,設計創新思維項目的不同之處首先在于它的定位標準更專注系統創新的方法論系,即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在課前教練會給學生很多現實世界中的案例,對課題概念進行很好的啟發,這樣便于引導學生通過多維度研究、頭腦風暴、創意篩選等過程查對現實世界問題進行自己的解讀,例如 :“為身體受限人士設計和研發新一代的出行解決方案”這樣的課題,不同學生(甚至成年人)的人生閱歷,知識構架,對世界的認知等等都存在差異,對同一事物的解讀和定位也不盡相同。比如為殘障人士設計研發新工具,為攜帶幼兒出行的父母創新可穿戴設備,為老年人創造新出行輔助工具沒等等。但是也有人去考量為印、巴女性公交出行進行創新。待有了這些想法之后學生分成小組,選定細分方向,便開始用圖形編輯軟件、電子工程、3D打印、激光切割機等工具來反復迭代,直到把創新的產品/服務原型呈現出來,這便是課程的一個基本過程。另外,操作過程中也不需要進行大量的提前授課和知識儲備的硬性標準必要時經驗豐富的教練會示范和演練更重要的是腦洞大開的思索,潛心篤志去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對新知識和新技能自由想象,活學活用。
項目落地的首發合作學校
經過多次探討和考量,青少年創新學院后選擇了WISS(上海西華國際學校)做首發合作學校。首先,雙方的教育理念高度一致,即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的關注;其次,上海西華國際學校有非常成熟的科學實驗室和相對完善的設備,對青少年創新學院的入駐是很實際的利好條件;另外,西華國際學校校董,校長和教務主任一直親自參與推進青少年創新學院在西華落地一事。
孫老師提到,設計創新思維項目與知識經濟時代流行的STEM教育有很多的協同效應,但科技知識只是設計創新思維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案落地的工具之一。當問及未來會不會選擇公立學校作為合作方時,孫老師回應在她這里以往的中學生赴美參加創新項目學習的數據顯示,公立學校學生占比近半數,雖然公立學校學生很有迫切的深度體驗系統創新的意愿和能力,但由于政策上、資金上的諸多限制還不具備青少年創新學院入駐的條件,與公立學校合作還需時日,但是肯定是青少年創新學院努力的方向之一。
打好口碑牌,部署市場策略
孫老師稱項目創建初期還是以打造品牌、贏取口碑為重心,團隊會精心打造超高質量的學生項目體驗。青少年創新學院會一直做師生比例不超過1:5的課堂,讓學生得到大的個體關注和深度體驗。在課程費用上,她強調,與青少年創新學院的赴美學生創新項目5.5萬/人的價格標準,上海的秋季課程費用是1.2萬元/人,平均下來200元/課時,相對于上海市中小學生各種興趣班的市場定價,青少年創新學院在早期課程階段的性價價比非常高。這是青少年創新學院打開中國市場的一步,必須要走穩,前期還是要以贏口碑為主要目的;其次,青少年創新學院的教練目前都是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普林斯頓等知名學府的校友,同時具有跨界創新的多種和多年工作經驗。后面的的教練將會更多元化和階梯化,比如參加過多次創新項目,經過考察能力很強的學生也應該可以應聘學生助教的職務。
目前,青少年創新學院的市場宣傳渠道只有一個維護很好且質量很高的包含家長,校長和專家的青少年創新微信群,但卻涵蓋各種跨界創新的從業者和大咖,比如多家設計咨詢機構的CEO和創始人麥肯基創新領域專家,蓋茨基金中國區負責人,麻省理工的中國區總面試官,世界500強公司的創新部門負責人等等。
孫老師說關于設計思維創新,很多世界領先的B2B公司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多年,例如美國的IDEO、FROG、CONTINUUM、德國的TEAMS DESIGN等等,設計創新思維已經在商界和文化等領域越來越被中國企業和機構主動采納,更多家長和學校對設計思維的重視肯定會越來越多。2016年青少年創新學院的兩次赴美課程,家長們的熱烈反饋也是明證。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