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的家長都“土豪”?一些朋友想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又顧慮國際學校的家長多數可能是“土豪”,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不良影響。常常和我討論這個話題。今天,
上海國際學校網網小編和大家略略分析一下,供大家參考。
根據百度百科,土豪的意思是“網絡用語。原指鄉下財大氣粗、沒什么品味的有錢人,現多指有錢、不理性消費、喜歡炫耀的人”。
如果“土豪”的定義是這個,那么我的答案是,不可否認,國際學校的一些家長可能會具備“土豪”的某些特征,但土豪肯定不是國際學校家長典型的形象。這要從國際學校的定位說起。
從大的分類,教育可以分成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按照世界通行慣例,公立教育主要解決確保每個適齡兒童得到同樣的教育機會,換句話說解決“公平”和“保底”的問題,但這并不是說公立教育的水平不高。私立教育主要解決個性化需求的那一部分。
國際學校屬于私立教育的其中一類,在國內,對國際學校的定義,也沒有統一、標準的定義。按照我的理解,定義成“采用國際上通行的課程體系,多以雙語教學為主”比較恰當。
按照這個定義,可以推論出“國際學校”的家長大多是些什么人。
一部分是外籍人士,在中國也希望接受到與其國籍所在國相同的教育,這一部分不仔細展開。另一大部分,是選擇孩子“不參加中國高考、以出國留學為未來方向”的中國家長。
這類中國家長也有幾種情況:一是,對公立教育體系完全失去信心,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在5年級末將孩子轉到國際學校,我問他什么原因,他的回答很直接“不想孩子在公立體制下浪費時間”。二是,對公立學校仍有信心,但或是上不了(比如沒派位到學校)或是不能上(比如,沒有北京戶口)。三是,也能上公立學校,但給孩子規劃的路徑是出國讀書,所以希望孩子在國際學校練好英語,及早適應西方的教學模式。
無論哪種情況,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不參加中國高考、以出國留學為未來方向”。所以,如果這么說呢,肯定會有些“土豪”家長,因為人家也會希望孩子出國接受教育。
以前的國際學校,所謂的“土豪”家長多不多,我不太清楚。起碼現在的國際學校,“土豪”家長不是主流。我以后的文章會介紹,國際學校對家長的英文要求也很高,如果家長不會英文,看不懂孩子成績單、無法與老師交流,也很麻煩。大多數國際學校的家長英文都有一定基礎,如果英文還不錯,那這個“土豪”就是“洋豪”了。
根據我的觀察,一個趨勢是,很多外企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包括外企、民企、國企)、或是專業人士(比如律師、會計師)、或是有國外留學、工作經歷的人群在考慮孩子教育問題時,逐漸將國際學校納入了考慮范圍,而且逐漸呈現低齡的趨勢。近,有三個朋友向我咨詢國際學校的問題,每次熱火朝天先微信、后電話溝通一、兩個小時。一問孩子具體情況,出乎我預料。三個媽媽的孩子大的三歲半,小的兩歲半。從幼兒園階段就琢磨是上國際小學或還是買學區房上公立學校了。未雨綢繆到提前三年。
所以,你這邊還覺得“土豪”不“土豪”呢?在我眼中,就是另外一群“焦慮的中國媽媽”,只不過將“輸不起的起跑線”劃在了另外一條跑道上。
之所以大家會有關于“土豪”這樣的疑問,一個原因可能是國際學校的學費比較貴,所以大家聯想可能“土豪”比較多。不可否認,國際學校的學費遠遠高于公立學校,但是是否只有“土豪”才上得起,這也值得商議。
以北京舉例,凡是四環內有一套房的家庭,按照房價測算,應當都支付得起國際學校的學費,即使四環內沒有房,年收入40萬以上的家庭也能承擔得起國際學校的學費,按照這個標準,僅在北京符合條件的得有百萬人口,所以呢,起碼在北京,很多家庭都具備上國際學校的支付能力,但還遠遠達不到大家心目中想象的令人乍舌的“土豪”標準。
那為什么只有不多的家長選擇了上國際學校呢?這里涉及很多問題,觀念的問題、視野的問題。比如很多人認同公立學校的教育水準、靠孩子的努力或其他途徑也可以上學校,還有許多人認為在公立體系高中或大學畢業后再出國念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國際學校固然有它的特色和優勢,并沒得到所有人的認同,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a>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