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游歷國際學校11年 我收獲了這些寶貴經驗。有位媽媽名叫龍靜,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兩歲的時候,由于工作調動的關系,跟隨他們在國外生活過不同的國家、地區,也讀過六所不同的
國際學校,現在就讀于北京;小兒子則處于小學三年級,在北京某公立小學就讀。
可以說,女兒歷經國際教育11年,龍靜 “收獲”頗豐,有過失誤也有過驚喜,在這個過程中,她還總結除了國際教育下學生的5大特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她的分享吧!
事實上,每一種教育都有自己相應的特質,不同體制的教育,IB 也好,英國系統也好,美國系統也好,都有自己教育的核心理念,而這些理念和特質,是可以讓我們看到國際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的。
特質一:關系融洽,善待他人
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暑假了。暑假時間很長,臨近開學,孩子們都會有一種 “ 暑期綜合癥” ,覺得有點緊張不想開學,或者是開學之后有一兩周的時間要適應。但是在國際學校,一般感受不到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很期待開學,很期待跟同學在一起。
龍靜說,像去年8 月,返校前一天我的女兒突然叫出來:“哎呀,我太激動了,明天要開學了,又要跟同學們在一起了!”而到了開學那天,他們整個年級更是都處于一種沸騰的狀態。“你們這么高興有什么原因嗎?”他們回答:“沒有原因,我們就是覺得特別的高興!”這種場面,應該不是所有學校都能看到的吧?
另外,在國際學校,我們也很少聽說會有暴力行為、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龍靜表示,國際學校對這種行為的處置是非常嚴格的,一般惹事兩次、三次的學生都會被開除。所以,自然而然,善待他人就成為了一種本能。
“前兩天我女兒跟我說,你看我們年級整體進入青春期了,很多同學就不像原來那么好了。”龍靜笑了一下,“然后我就問她,那是有矛盾還是怎么不那么好了呢?” 她回答說:“比如早上進班還高高興興,下午坐在那兒突然就說‘煩死了,誰都別理我,我不想說話’。”
這難道不是當一個人在一個舒適的、信任的環境中的時候一種撒嬌的行為嗎?越想越覺得這樣的教室真的很可愛。
特質二:發展均衡
龍靜認為,國際學校的學生,與其它學生相比,發展是很均衡的。“當你問一個國際學校的學生,你們主科有什么,副科有什么的時候,他會聽不懂你這個問題。什么叫主科、副科?在他們的辭典里沒有主科、副科之分,每一個科目他們認為都應該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完成。”
“還有就是像社團活動、體育活動、公益活動,有些人參與的多,有些人參與的少,大家也不會計較,覺得我花了我私人時間這么多,占了我學習時間,就沒有這種想法,他們覺得所有的這些活動都應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特質三:價值觀一致
龍靜說,她感覺在這11年里,陪著女兒這么多個國際學校走下來,每一個學校之間的價值觀其實是很類似的,不論是美國學校、加拿大學校、還是英國學校,雖然是不同流派的國際教育,但是學生的價值觀很一致。
她舉了兩個非常小的事情來體現:
一個例子發生在女兒五年級的時候。那時女兒在協和雙語學校國際部,上海的國際教育比北京起步要早,進去的時候,班里的同學基本上都是從小就在國際教育中走上來的,這一點與北京不同,在北京,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到了四五六,包括七八年級,再從公立學校往國際學校轉學的。
待女兒升到五年級的時候,他們班進來了一個男同學,這個男同學非常自我,也愛炫耀,比如說課堂上回答完一個問題,他會炫耀一會兒,說到自己的家庭又會炫耀一會兒,很煩人,班的同學都不接受他。有一次在課堂上,這個男孩又犯了這個毛病,結果沒想到一個班的學生都開始起來跟他對著干,全都跟老師投訴,說請他出去,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班里面。可以說,當時五年級的班主任為了讓這個學生能夠融入班級,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后來我們離開了協和,也不知道這個學生怎么樣了。
二個例子,是關于所謂的“國際學校攀比成風”。龍靜說,她經常碰到家長問,在國際學校讀書會不會很愛攀比?而她每次則都會告訴那些提問的人,攀比真的不嚴重,我還沒看到哪個學校有攀比的風氣。在國際學校,你會感覺到根本沒有滋生攀比的土壤。
去年八年級剛開學的時候,女兒的年級要選出一個學生會的代表,當時參加競選的有三四個同學,其中的兩個是競選的熱門人物。在這兩個人中,一個在六年級、七年級都曾經是年級的學生會代表,這個女孩子非常外向,跟男同學也能打成一片,跟不同年級的人也都很熟悉;另一個則比較新入校,但是在同學當中的口碑很好。
有一次我開車拉著三四個女孩子,聽到她們在后面討論競選。于是我就問:你們選誰?你們跟那個已經是學生會代表的同學關系特別好,你們會選她吧?然而她們卻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會選另外那名同學。我問為什么?她們說,因為我們覺得她更合適啊,我們是跟她(已經擔任過學生會代表的那位同學)的關系非常好,但是另外那位同學更適合到學生會去工作。
后來,真的就是那個女孩子當選了。據說當競選海報貼出來,競選宣言發表以后,雖然她跟很多男生沒說過話,但走到樓道里,男生碰上她會走過去說:嗨,誰誰誰,I will vote for you。
所以,我感覺這些孩子在這一點上比成年人要強,價值觀非常好,能夠用高于私人關系的眼界去處理問題。他們會選擇對的,而不選擇關系跟我近的。而且競選完之后,落選的原來的那個學生會代表,她是一個走過去跟這個女生表示祝賀的,是真摯的祝賀:我也覺得你是適合的人選。而且她們一直到現在都是好朋友。
這是龍靜舉得兩個價值觀一致的例子。
特質四:勇于挑戰自我
在這一點上,龍靜舉了自己女兒的例子做說明。
首先,女兒接受的是IB教育,也可能跟IB教育的風格有關系,它鼓勵學生挑戰自我。我們家孩子上星期錄了一段人文課的作業,他們現在八年級,課程還沒有分科,比如說人文包括歷史、地理,都還在一起。科學課包括物理、生物、化學。人文課留的作業是調研一種公共交通工具,展現形式要求是視頻。內容沒有具體要求,就是要求詳細,具體你是想要放什么內容在里面,就看你自己的構思。
女兒他們小組選了地鐵這個題目,而且他們討論以后,因為地鐵冷冰冰的,每天拉好多人,所以決定展現風格要幽默和輕松。為了配合這個風格,女兒就自己作詞,自己譜曲,自己導演、自己演出了一段rap 。
為什么說對她是一個挑戰呢?先描述一下她這個人吧,女兒是一個理科思維的女孩子,總是扎著一個馬尾。事實上,在國際學校的女生很少有扎頭發的,一般都是梳披肩發,但是女兒拒絕這樣去上學。穿衣服也是,如果出門沒穿校服,穿一件普通的衣服,她會說:媽媽,我用穿的這么fancy嗎?我說這是一件很普通的衣服,一點都不fancy。
這么一個孩子竟然做了一段rap風格的音樂?真是想象不出。于是我跟她爸爸說,你能想象你的女兒做了一段rap嗎 ?他的一反應也是不可能。我說她正在剪輯,等剪輯完了你自己看吧。跟女兒說了這件事,她卻很淡定:你總要嘗試一些新的事物。
這就涉及到國際學校的作業,作業寬松自由,一般都是分組的形式,鍛煉的是團隊合作的能力。分好組,成員分工,也鍛煉了同學們的綜合能力,用視頻來說,怎么剪輯,怎么合成,怎么制作,都是自己學。Rap呢 ,就需要用到作曲的能力,當然作曲音樂課上都會學,還有英語押韻的規律,還有構思的能力等等。所以,它很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這種作業形式,其實也是很鼓勵學生的創新和挑戰的。
特質五:國際學校學生的陽光、自信、成熟
后一個特質,龍靜提到了學校的前臺。她說,又一次跟前臺聊天,前臺老師告訴她,很明顯,學校的新生和老生,你只要一跟他說話就看得出來,老生跟你說話,一個個可自信了,可平等了。新生說話就有點閃閃爍爍的,害怕跟老師交流。
經過這些故事和事例,你是不是對國際學校的學生更了解了呢?同時,是不是也對那里的生活、教學、課程等更好奇了?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