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學生分享:考完托福后 這就是我的一天。讀國際學校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拋開高昂學費,它真的像傳說中那么牛嗎?這些用著二語言奮斗在書海題海中的出國黨,他們的課余生活是什么樣的?
國際學校究竟有什么特別?
3月7日,考完托福,身心俱疲的我決定給自己‘放一天假’。懶洋洋地躺在空調房里,我一邊吸著維他奶,一般刷著近期的知乎。草草看完一篇關于summer program的文章,我想起了12月時主題為夏校介紹的擇校指導課,想起去年去過賓夕法尼亞大學Techonology and Management項目的劉欣然學姐。
何不去看看還有些什么好玩的項目?抱著好奇的想法,我點開了平時常關注的一些大學官網,悠然搜索著假期項目……然而這一“看看”就看了整整四個小時。每一個大學官網都羅列了五花八門的項目,除了大熱門項目,如心理、生物、計算機、法律、辯論等,還包括了“論廢奴運動與女權主義”、“論古人類文明”,“性與愛”,“無法計算的數學”等新穎的話題。已經在電腦這頭興奮地抱著枕頭叫的我,面對“applynow”這個鍵卻有些猶豫——大家一般都選擇高二暑假去夏校。我學術水平能跟得上嗎?我現在申請還來得及嗎?我忐忑地在微信上詢問了擇校指導的意見,得到的回復終于肯定了我內心越竄越高的熱情。
何不去試試呢。
“Class begins!”
在一天悠閑地捧著咖啡逛了一圈校園以后,我拿到了課程表:每天早上九點開始有兩個小時的Lecture,然后是一個小時的Group Discussion,吃午飯,下午有兩個小時的Writing Workshop或者Guest Speakers。這樣看起來,每天的日程安排并不會太滿。但是在我選擇的Freedom and Justice(political Philosophy)課程里面,絕大部分都是本地學生,而且比我大一屆。在開課前一天,不知是因為時差。還是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我無法入眠。
為我們主講lecture的是Cornell非常有名的Isaac Kramnick教授。一節課他直截了當地說將以真正大學生的標準要求我們,也介紹了他的一些個人上課習慣。出于我意料的是,他沒有讓我們自我介紹。Pro.Kramnick拿出點名冊,認真而緩慢地讀出了一個學生的名字Ipeck。一個人坐在后排的有著一頭卷發的白人男孩熱情地揮了揮手。教授接著問他來自哪里,他回答西班牙。教授微笑著點頭,說西班牙的男孩是很大氣的。再聊幾句后,Pro.Kramnick莊重地看著他,說:“Welcome to my class,Mr.Ipeck。”就這樣,教授按著點名冊的順序,一個個地向我們問好,詢問我們來自哪里,后一Mr。或Mrs。來稱呼我們表示歡迎。在一個寬敞的Lecture Hall里,坐著來自美國、英國、巴西、迪拜、中國、韓國、印度的青年,坐著黑人、白人、黃種人,坐著男生、女生。我們全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卻因為共同的學術熱情齊聚一堂。這一刻的畫面一直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I am AWFUL in group discussion!”
說實話,我原本對Group Discussion是期待也是有信心的,因為從小我就是比較活躍、健談、大膽的人。每一次discussion中,助教都會提出一個與前一天閱讀內容相關,或者比lecture更深一層的問題,我們自由討論。想象中,這并不難;現實卻不是那么美好。一天,當助教說完要討論的topic時,我習慣性地翻開了書,對應著我的筆記和注釋,思考著我應該站在哪個角度評述。然而,對面的美國女生馬上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回答了。我還沒完全理清楚她的思路,旁邊的意大利男生已經喊出“objection!”并自信地進行新的分析。接著,又是一輪接一輪的新觀點。整整半個小時,我緊緊地扒著書的一角,沒有說出一個字。接連幾天的discussion,我都是乘興而去,掃興而歸,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被忽略的局外人,只能旁觀著近在身邊的思維碰撞,沮喪到了極點。
的確啊,summer college的group discussion與我之前在學校經歷的完全不同。首先,英語是當地學生的母語,但卻是我們的二語言。在國內,即使是用英語,group discussion的節奏也是較慢的,因為所有人都需要些許時間在腦內組織句型、選擇措辭。在summer college,由于沒有語言障礙,當地學生大大加快了discussion的緊湊程度。其次,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人走含蓄、委婉、沉穩風格,在討論中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很少直接批判;然而在summer college中,一個人表達完自己的觀點后,總會立刻被另一個人指出他/她的思維漏洞,甚至被毫不留情面地批評。我非常欣賞美國學生在學術中果斷、客觀、不怕犯錯的態度,但是我自己卻習慣了在發言前反復確認自己有沒有錯,導致永遠只能做“觀眾”。
在反復的猶豫,反復的失敗,反復的嘗試,反復的調整后,我終于在五天的group discussion中跟上了節奏,可以與別的學生“過幾招”,再到后來我也可以“厚著臉皮”地滔滔不絕了。
“Read,Read,and Read”
如果說拿到課程表時我還幻想著這會是一次輕松的夏校經歷,在我拿到閱讀材料和作業清單時,我就知道是我想多了。平均每天有80-100頁的閱讀材料。由于我們的課程的主題是“公平”與“正義”的跨時代意義,學習范圍包括從公元前到近代的政治思想,文章本身講述的就是抽象的理論知識,還運用了大量復雜的句式和偏僻的詞匯。如果只是略讀,不花大段的時間一句一句地研究,幾乎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直接后果就是無法理解教授在lecture中使用的allusion,也無法跟上discussion飛一般的速度。
以下是我一天的日程表(省略社交部分):
6:45起床洗澡
7:20開始“早自習”在宿舍里總結昨天讀書的要點
8:20去RPCC吃早餐
8:50步行到達McGraw Hall聽Kramnick扯幾句家常 上課
10:45lecture結束 在酷熱下走向草坪對面的Golden Smith Hall大家一起抱怨前一天的閱讀真的太難懂太難懂了
11:00discussion開始Eve和Ipeck不用翻書就可以滔滔不絕地談
12:00走向Trillium Canteen如果隊伍很長可以先讀書
12:40走回Mcgrall Hall
1:15 guest speaking/writing workshop
2:30一天課程結束 徑直走向MG旁的Olin Library打開電腦 先把當前用鉛筆圈起的疑問點查清楚了。然后開始新的reading藍色筆是我認為的重點 橙色是生詞 鉛筆是我不懂的準備要問的。每當看得很累的時候,就起來和北京小哥吐槽一下互相鼓勵。
9:00聽著提醒音響起 圖書館閉館整個圖書館都只剩下我一個人。穿上外套戴上耳機 穿越草坪 橋 一個個路口 回到dorm。可能是又冷又黑又沒人的緣故 總有種悲壯感。
9:30到宿舍 累癱了 洗澡 洗衣服
11:00 繼續閱讀 或者上網查資料 補充一些筆記
12:30跟Anya說晚安 關燈 睡覺。
如果仔細看,我一天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在瘋狂地閱讀。首先,這樣秘籍且長時間的閱讀非常累人,但是也非常鍛煉人在閱讀里的持久專注力<對我的英語閱讀速度有很大的提高>。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