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25 13:27 國際學校網
每個孩子的基因、特長都是不一樣的。
流行奧數,就讓孩子學奧數?
機器人火爆,就讓孩子學機器人?別人家的孩子鋼琴12級,就一定要自家孩子也學?......
事實上,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數學天賦,適合學奧數;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對音樂感興趣,能夠輕松考級。
如果父母非要讓一個沒有數學天賦的孩子學習奧數,讓對音樂不感興趣的孩子每天苦練鋼琴,那孩子的成長必然不會如我們期待的一樣。
每一個父母都想讓孩子進入學校,但在如此激烈的擇校競爭中,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如愿進入學校。
我們要做的是觀察、發現孩子的長處,給他支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在自由開闊的環境中成長。那么,在孩子的成長中,焦慮的爸媽應該如何做?
1.發現孩子的特長,做孩子的引路人
雖說每個孩子都擁有巨大的潛能和無限的可能,但他們的天賦特長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卻各有不同,需要父母細心觀察,耐心引導。
孩子的活動范圍有限,父母可以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接觸和體驗更豐富的事物,有機會發現自己更喜歡的東西。
同時,需要強調的是父母任何時候不要犧牲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樂來換取某項特長,會扼殺他們的熱情,磨滅他們的信心,即便”成功“,也會在內心深處留下傷痕,讓生命付出代價。
2.尊重孩子的差異性,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是一個社會人,應該被平等的對待,無論能力高低都應該被尊重。
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差異,比如有的孩子擅長繪畫,而有的孩子擅長運動。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打擊孩子,而是學會尊重孩子的不足,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
每一個孩子都是自己獨特的閃光點,也有自己的不足。父母的尊重,會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接納自己,也將會越來越有自信,真正成為更好的自己。
3.放下高期待,對孩子有一個客觀的預期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雖然教育指向輸贏,但過度強調成功,尤其是父母的高期待,會無形中給孩子的成長上了一道枷鎖,讓孩子不堪重負。
父母要清楚客觀的了解自己孩子的身體素質、個人能力、興趣特長等,對孩子做一個比較客觀的預期和目標,而不是好高騖遠,明明孩子沒有科學家的潛質,卻硬要孩子鉆研物理數學,結果不僅家長焦慮,孩子的成長也沒有成效。
如果有起跑線,孩子的第一個起跑線,不是孩子的智力,是父母的格局。
父母如其焦慮孩子是否能上學校,不如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自身的成長中。相對于成績以及學校的光環,孩子的學習方法、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等軟實力,才是孩子未來進入社會的核心競爭力。
每一位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尤其是教育。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向外尋找答案,而是向內了解自己,了解孩子。
父母如果能夠正確理解教育,對自己和孩子有一個比較客觀的預期,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反而要大很多,在教育這件事上的焦慮也會減少很多。
注:部分素材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如您想了解更多國際學校的信息資訊或有其他任何擇校問題,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免費咨詢,專業的顧問老師將會根據您的特定情況進行介紹并作出合適的推薦,助您解決擇校困擾!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a>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钡鹊谝蝗朔Q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