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跟孩子一同成長,一同學習,是我們自己構建一個學習型社區的一個重要部分。
——摘自10月24日梁興安現場演講
第三屆
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堅持“教育點亮人生,創新引領未來”,助力教育向著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本次大會集聚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國際視野探討中國教育話題,聚焦教育的創新、教育的未來、教育的現代化與國際化,進行智慧的分享與思想的碰撞。
今天,
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現場聚集了20000+學生及家長,他們與現場眾多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現場解析孩子擇校困惑,很多家長表示受益匪淺。
在本次大會上,
領科教育上海校區校長梁興安梁校長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如何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外圍環境》的演講,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內容——
演講嘉賓
梁興安
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EMBA
福特基金會中美經濟學交流項目學員
英國文化委員會經理人管理培訓學員(曼切斯特商學院)
IB組織管理層培訓證書
演講內容
今天,梁興安的主題演講主要圍繞以下3個維度,以家校關系故事為切入點,對孩子的教育展開了深度討論——
第一:家校關系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第二:學校的辦學理念是處理好家校關系的前提
第三:領科構筑建設性家校關系的做法
那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來看看梁興安的精彩解讀~
▲梁興安精彩演講
01 家校關系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在整個家校環境中,老師、同學、家長和周邊的環境構成整個孩子的成長環境。我們當然覺得學校很重要,那么學校重要,那學校中的老師作為學校最重要的中的一環,同學也很重要。
同學,孩子從小就是學生跟學生之間的學習,要說它的影響力,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大過老師。就看你遇到什么樣的同學,或者以什么方式去和同學相處。
環境,然后我們說的環境,包括校舍周邊的社會環境,這個當然對孩子也不用多說了。在整個環境當中,如果我們說選擇學校,很大程度上選擇了我們什么樣的老師和什么樣的同學。那家校關系是在您選擇之后,我們又有的一個考量,就是什么樣的家校關系能構成孩子成長更好的成長環境。這個家校關系是怎么樣去影響孩子的。
比如說現在我也兼著的我們的校長,大家知道,在我處理我跟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當中:表現好的孩子和表現不好孩子,我花費的時間比例,就是表現好的孩子和表現不夠的孩子,我需要跟他們個別談話時間比例是怎么樣的?幾比幾?
我告訴你是2:8,經常有問題的孩子,是花時間比較多的,尤其是現在有問題孩子。
另外,大家知道花費在在家長身上時間嗎?
如果我要每個周期的時間跟家長去談話和見面,比較好的家長,你不管怎么定義的,反正我們認為很好相處,或者比較好的家長,大概也是3:7的樣子,就是說我們在真正的孩子表現好,加上很好交流的家長身上并不用花費時間,大家很能達成一致意見。
那當然讓你可能會理解說你們學校認為家人也不一定家長有問題啊,那當然,我們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到底什么是有問題的,都是比較難處的,就是問題家長就是問題家長,或者不好相處的家長,或者意見不一致的家長的時間占到我花在家長實際身上的70%的時間。
那你們也可想而知,在一個學校當中,老師可能他那個時間跟我不太一樣,很類似,可能真正花在表現好的同學或者學習好的,甚至時間和不夠好的時間,我相信要花很多精力在那些有不好的上面。
剛才提到兩個概念,家長和老師,這里我要說一句得罪家長的話,通常表現的不好的孩子,背后可能有一個不太怎么花時間或者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
其實,不僅僅是我在這里說,國外研究也是這樣,就是很多家長。在這里,有一個數字,我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心理問題,現在這個問題是學校所有問題當中一個非常難搞的事,一個很已經很嚴峻的全社會面臨的問題。每個學校可能不一樣,可能有5%。10%,甚至更多的孩子有各種心理上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們真的拿出這些個案來分析,我們如果把這個孩子跟家長聯系起來去分析它的相關性,我們有很多,很多,但是我不能說全部啊,相當多的孩子有心理問題的背后,要不是父母雙方問題,或者父母雙方中有一個人的問題,或者說這個父母雙方盡管沒有這個問題,但是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法是錯的。
所以我們有一個規定,只要孩子有問題,我們可能第一時間先去找家長,看看家長是什么樣的家長,然后我們才可能說如何真的去幫到這個孩子。
如果學校,比如說一個孩子的心理問題,你給他輔導給他怎么樣,但是她周末回到家以后,或者平時跟父母的交流當中,遇到的那個家長的態度和行為沒有改變過來。這孩子你使勁也沒有用,你也幫他引導不到健康標準。
所以呢,這都是家長給到孩子的影響,當然這個聽起來好像說我是學校,就把責任推到家長的意思,但是確確實實是事實。他們有極高的相關度,就是問題孩子背后就有問題家長,或者說我們心理有問題的孩子,就是在大的相關性后面的家長是處理方式不當,或者家庭關系不好或者怎么樣的其他問題。
舉個例子,比如說學校要求孩子周日返回或者是什么時間到學校,那家長的做法可能是,我們差不多時間去、也可能家長早一點把孩子送到。把孩子扔到學校,但是其實我們2:00才開始開門接觸學生。家長十點就給你送到學校怎么辦?
這反映了家長的一種態度,他本身對時間,對規則的意識,它就可能會潛意識地傳遞給孩子一種信息,學校的這些規定咱們可以去突破,對不對?
再比如說家長,老師在那說啊,我們需要家長配合,學生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這件事情,家長的態度也決定了孩子對這件事情的投入度和表現。
現在的孩子們自主性越來越強了。我們發現孩子在擇校和選擇課程方面當中,發現孩子體現的熱情甚至他們在這方面的投入非常大,但是你知道拖后腿的經常是什么,是家長。
比如說家長在孩子選課上,因為像我們這種
國際學校,很多課都是需要去孩子去做選擇的,但是孩子要讀這個課程,其實人家在學校的老師都做了各種課程的規劃研究,孩子已經掌握足夠的信息,這個時候家長卻會站出來了,說孩子你不要學那門課,那門課據說考試很難。或者說,孩子這門課好像是說覺得你如果將來讀大學,這個可以不用讀的,我們要花精力到你直接沖大學的幾門課上。
我們不評價對錯。就是家長這種態度,現在很大程度上干擾孩子的自主選擇,把孩子放在我們的翅膀下面,剝奪他們去想展翅飛翔的渴望,剝奪他們的機會和消磨他們自主選擇的能力。
02 學校的辦學理念是處理好家校關系的前提
我們最終的結論就是,在教育這個環節真的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如何構成一個建設性的家校關系?我們就要學校教育教學。構筑建設性的家校關系,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學習環境和土壤。
我們到底是要怎么樣的家校關系,這個題目太大,那我們有沒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可以遵循呢。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首先是要建立一個好的家校關系的前提,不是我們營造一個好的家校關系,是你在擇校的時候,你必須清楚透徹的了解,就是這個學校的理念,這個學校在用什么樣的理念?這個學校它跟真正的辦學者的思想是什么?它這些思想在落地過程當中又做到了幾分?三分,五分,六分,七分,或者是九分,我相信所有的學校都有一個辦學理念,只不過說實話,我們的每個學校能力不一樣,校長的能力不一樣、老師的能力不一樣,我們有很好的辦學,但是我們可能落地的層次水平、寬度、深度不太一樣。
那至少你看到的這個辦學理念,你通過的實際的了解,你也知道大概能做到六分,那么這個學校基本上算合格嗎?
在這個前提下,你還要看你自己的教育思想跟目標一致不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你就別去。這個學校很光鮮,她不一定就適合你,它跟你思想不一致,那在這個過程中你們就會有很多矛盾沖突。
這也就是我剛才說為什么花了那么多時間去處理一些很難溝通的家長。如果和家長的理念不一致,家長非得讓你學校往那個方向走,結果你學校的體制是這樣的,你就得花很更多的時間去溝通。
再比如說,我們有些家長,就希望你一定要上幾門課,就過來說我孩子就考這證,你們給我其他課程的我不上,孩子就要學這幾門課。并且我孩子提前學了,在外面參加考試,拿著成績單回來說:你看,我考試過了,這門課我不上了,等等等等。
所以在此提醒家長你要看清楚這個學校本質是什理念,落實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你要的那些理念,理念的不一致,家長如果一窩蜂去追求這個學校設施挺好,這個學校擇校率挺高,這個學校的老師聽起來都很高大上的背景,有用嗎?
其實這都是不夠重要的,理念不一致,就算到了學校,說實話最后也很難走下去。
所以在營造這個關系當中,辦學理念作為一個學校的指導思想、教學方針,那么必須考慮一些。那么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家長我們經常有矛盾和沖突,我們決定矛盾和沖突的前提是什么呢?
縱觀整個學校,如果從教學理念到政策體系,到施教的方針、教學法,它是一體的,那你在源頭上如果不行,那你到后面矛盾沖突越來越多。
03 領科構筑建設性家校關系的做法
簡單介紹一下領科的一些做法,我們怎么去從體系上開始。
1、招生標準和家長的溝通。
當然我們教育思想是很明確的辦學理念,但是跟家長再溝通和達成一致到底該怎么做,我們從招生的時候就開始宣講的理念,就讓家長填表格。這個表格,不去填你的家庭背景的是怎么樣,就是填一些問題,看看你的里面的為什么這樣填,也這樣提示家長鄭重思考如果你真的被錄取了呢?
2、家長的入學教育(新生家長手冊)
我們對家長,對在學校辦各種事情,如何用家長跟學生,老師溝通,有什么樣的規矩和制度,什么表格全在家長手冊當中體現,新生一人一冊。
3、定期的溝通與學校事務的參與
孩子入學后,我們對家長要進行入學教育。我們新生教育是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們家長把它分散在五四的課程當中,對家長的教育,就告訴學校的規章制度,告訴我們的理念,告訴我們在什么環節要做什么事兒,告訴你怎么跟孩子相處,你怎么跟老師相處。
4、家長成長學院和正面管教工作坊
我們有家長成長大學,在入學這個階段的教育,特別是對新生的家長,就是家長的入學教育。
我個人認為跟孩子一同成長,一同學習,是我們自己構建一個學習型社區的一個重要部分。家長不學習,老逼著學生學習,家長不進步,總讓學生進步,當然老師不進步,這是學校最大的禍害。那老師也必須進步。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構建一個學習型社區,要有很多方法,比如說,讀書,活動,上課研討或者一起去做某件事情。我們已經非常純系統都在做這個事情,當然我特別推薦正面管教工作坊,我們這個學校從老師到家長到班主任全部要學的,家長成長學院和正面管教工作坊。
5、家委會和投訴溝通機制
并且我們有定期的的家校溝通,有不同的家校溝通方式,圍繞學習為中心的是開放日和老師這一對一的這個大學,一學期兩次。
我們的家長正面管教工作法,家委會如何給我們一起工作的,我們跟家委會怎么分工的,怎么去學校的,家長如果對老師有意見,怎么去提意見,通過什么渠道去提意見,然后其他的要建家長信的等等。
6、其他建立家長信賴的舉措
其實以上這些都是我們這幾年正在做的,我們自己已經嘗到了甜頭,家校關系比較融洽,越來越好越老越好。
那怎么去證明呢,我直接告訴你一個數據,疫情這么嚴重,家長要遭遇多大的經濟困難,我們1047個家長開學的時候,1046個了,只有一個家長延期支付,這是我特別值得自豪的事,事實可以足夠證明我們在這個問題處理很好好吧,最后謝謝大家。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