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到底該不該幫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您有幫孩子報過興趣班么?您是否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于是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呢?那么,對于被逼著上興趣班的小朋友長大后是什么樣的心態呢?下面
國際學校小編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案例1]
前幾天,ki媽和Kiki遇到了許久不見的鄰居,鄰居家的寶貝小時候經常跟Kiki一起玩,今年9月也才上了一年級。
小伙伴們一起玩,媽媽們就聊開了。Kiki的小伙伴原本是個挺結實的小姑娘,個頭也挺高,大半年沒見,似乎瘦了很多。
原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小伙伴就每天堅持放學后抽兩個小時去游泳,對,就是培養了孫楊、傅園慧等一大堆游泳健將的陳經綸體校。每天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周末總該歇一歇了吧。并沒有。周末只有半天的時間是空閑的,剩下的時間是各種興趣班,英語、鋼琴,還有一個書法班。
看著兩個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媽媽一起感慨,興趣班,真的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鄰居說,孩子爸爸挺心疼孩子,不想讓女兒這么奔忙,用他的原話就是:“我不希望女兒室外活動的時間都沒有了!”
可是鄰居卻堅持給女兒報了各種興趣班,也堅持著每天去游泳,她覺得學這些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多學一點總是沒有錯的。
說實話,每天堅持游泳兩個小時,大人都很難堅持,更何況一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到的并不僅僅是游泳的技巧,也并不僅僅是鍛煉了身體,更是養成了一種凡事都需要堅持的習慣,這樣吃苦和堅持的習慣,會伴隨他們的一生。
之前,ki媽介紹過一個視頻,美國一些科研人員經過研究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堅持。
那么,怎么讓孩子能有著遇事會堅持的特性呢?陪著他一起堅持,也許是好的示范,也是好的方法。
孩子選了一個興趣班,但是他又不想學了,或者中途想要放棄了,又該怎么辦?
這是常見的問題。閨蜜近糾結于給女兒選一門樂器,可是,她卻遲遲下不了決心,萬一她學著學著不想學了,我該逼著她繼續學嗎?
還有一位爸爸,一年前給4歲的兒子選擇鋼琴培訓機構,他的想法很簡單,我就想他接觸一下鋼琴,我是一定不會逼著他練鋼琴的,他不想學就不學。
一年之后,鋼琴買回了家,他覺得自己掉進了一個深坑,孩子的興趣越來越小,每天坐在那練琴就像在坐牢一樣,可是他卻不再提當時那句:“我是不會逼他練琴的。”
他困惑地問ki媽,這鋼琴,直接影響到了我的心情,也影響到我們全家人的心情,你說,我還要繼續下去嗎?因為工作的原因,ki媽以前采訪過很多年輕的鋼琴家,包括陳薩、張昊辰、王羽佳,也有琵琶名家吳蠻,也有古典吉它手楊雪菲。
跟他們聊小時候練琴的經歷,ki媽發現,沒有一個人的訓練是不苦的,即便他們極有天分。他們會為了找一個匹配的好的老師,每周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奔波;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會看著訓練,有的媽媽辭去了工作陪著他們學鋼琴。
我們當然會說,我們并不希望孩子成為鋼琴家,我們就希望他們能夠享受音樂的樂趣。然而樂器是極具技巧性的,不訓練,不堅持,他就不能夠享受樂器所帶給他們的快樂。
[案例2]
ki媽的一位朋友,小學的時候,被媽媽逼著去學畫畫,她說,當年周末,媽媽帶著她們姐妹倆去少年宮學畫畫,當時的感覺是痛不欲生,看到別人都在外面玩,而她需要學那么枯燥的素描。
即便是她們姐妹倆萬般不愿意,可是媽媽在這件事情上面從來沒有退讓過。
學了幾年,隨著學業越來越緊張,畫畫也就停止了。
直到她參加工作以后,朋友有了很多空閑時間,流行彩鉛的時候,她用彩鉛畫畫,隨便一曬,朋友圈點贊都點爆了。她給女兒畫畫,隨手一畫,一只大獅子惟妙惟肖。她學ps,做幾張海報不在話下。
她說,現在想想,真的很感謝當時***媽的堅持,讓她學了幾年畫畫,所有的繪畫、設計的基礎,都是在那個時候打下的。“小時候不懂,只知道玩,等到大了才知道,那時候做的很多事情,都很有必要。”
有一個不太熟悉的工作關系的伙伴,藏在一個微信群里,平時不怎么交流。有一次,大家在討論一個聚會,說是可以展示一下才藝。好多人都默不作聲。她突然說了一句,我可以給大家拉小提琴。
于是,大家都追著她問,她說,她學了十幾年的小提琴,考級考到了十級(高級別),平時自己在家空閑的時候就會拉,但是她從事的工作跟小提琴完全無關。
ki媽后來單獨問她,小時候練琴苦嗎?她說練琴當然苦啊,怎么會不苦。可是,到后來也就習慣了,這就是每天的生活,一直到現在,依然是她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她非常喜歡有小提琴相伴的日子。
[案例3]
另一個例子是一個初中男生,成績并不是特別的好,跟爸爸媽媽的關系也一般。
從小,爸爸媽媽對他的教養方式都是放養的,他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課程就是如此,更別提興趣班了。所以,他沒有學樂器,也沒有學其它的技能。
孩子對自己的總體評價并不是很高,他覺得自己學習成績不如別人,其它方面也并沒有拿得出手的地方。
在一次跟父母激烈的爭吵中,他質問父母:你們現在怪我什么都不好,可是你們當時為什么不對我抓緊一點?你們甚至連樂器都沒有給我學一樣!
當然,這是爭吵時的氣話,但是這孩子的爸爸媽媽卻深深的受傷了,一直以來信奉的讓孩子快樂成長,不逼他學樂器,不逼他提高成績,可是到頭來,孩子反而怨恨上了他們。
我們常常會妖魔化了各種興趣班,覺得上興趣班就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其實,任何學習,不管是運動,還是學科知識,還是棋類,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和努力的,沒有什么是可以輕輕松松就取得成果的。
看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說,ki媽打雞血了吧!也許有那么一點。
ki媽并不贊成把孩子淹沒在興趣班的汪洋大海中,但是也并不贊同純粹的快樂教育,什么都不學,任由孩子自由發展。
在陪伴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時候,考驗的不僅僅是堅持,還有大人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必須在漫長的生活和學習中所必需掌握的技能。
那些被逼著上各種興趣班的孩子,長大了以后,是怎么樣的體驗?
大多數會慶幸自己在小的時候就堅持get了一門技能,而這會讓他們感覺到自豪。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