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加入國際學校?趕快收起這份SAT、托福干貨!你是不是在考察
國際學校,了解各種國際課程及標準化考試的情況?小編多方收集,找到了一位老師分享的一篇學生經驗體會的文章,幫助你做好SAT、托福前期準備,這份干貨貼,建議大家可以轉發收藏起來~
主人公:Z同學
收獲成績:
SAT1570(閱讀770,數學800,寫作7/8/7);
托福119(閱讀30,聽力30,口語29,寫作30);
AP課程8門均分在4分以上。
在這么多華麗的數字背后,Z同學的秘訣到底是什么?Z同學跟我們詳述了她的備考經歷,正值暑假,時間 相對比較多但也很寶貴,相信這篇文章能夠給正在備考SAT/托福的同學一些參考。
總體上來說,托福考察的是非本土學生的英語語言聽、說、讀、寫整體水平,SAT考察的則是就讀美國大學的寫作和閱讀能力。我在SAT的考前幾個月,是以做SAT閱讀和寫作為主的,每兩天做一篇綜合寫作,每天進行口語和聽力的練習,保持自己口語的熟練度以及耳朵對于英文音頻的反應度,這樣看確實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的TOEFL備考經】
托福說白了,就是單純的語言考試,測試的是靈活地運用英文的能力。所以個人認為,成績高低90%以上取決于積累下的英文素養,并不是短期突擊和尋找捷徑可以解決的。成績挺出乎意料的,本來我以為過110足夠,結果是119。
下面從TOEFL考查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談一下心得吧。
聽
聽力是同學們普遍認為比較難的部分,因為段落很長,所涉及的內容又很學術,所以往往聽完后答題時忘得一干二凈。講到應對策略,我還是一如既往地認為,任何技巧捷徑都取代不了長期的積累,多聽是唯一的法寶。練習聽力分為精聽和泛聽兩個部分。所謂“精聽”,就是把一段材料聽透,聽到幾乎可以復述出來的程度,其中包括的詞匯也要一網打盡。
適合精聽的材料要符合以下條件:
1、內容有意義,比如涉及科學、政治、學術等,而不是單純的廣播或者娛樂新聞。
2、長度適當,便于反復聽和跟讀,大概在5到10分鐘為宜。
3、附帶有文本,便于研讀。
個人認為比較好的適合精聽的材料有:Scientific American (《科學美國人》,官網上可以下載到免費的podcast)、 BBC (British Broadcast Corporation英國廣播公司)、 VOA (Voice of America美國之音) 常速 (慢速的就省了吧)。
與精聽相對的泛聽就容易得多了。泛聽材料的選擇要突出趣味性,簡言之就是挑個人感興趣的內容去聽。泛聽時,不要過分糾結于個別詞或者句子的意思,而要注意從宏觀上把握大意,培養聽力語感,很多人稱之為“磨耳朵”。
泛聽材料有:所有適合精聽的材料加上美劇,比如Ugly Betty (《丑女貝蒂》)、The Big Bang Theory (《生活大爆炸》)、Gossip Girl(《八卦天后》,又譯《緋聞女孩》,雖然這部劇的劇情并不那么有價值,但語言是值得一聽的)。
聽力的基礎打好了,TOEFL也就不在話下了。當然也需要配合些小技巧,比如找到適合自己的做筆記的方法。我個人喜歡用框圖的形式,用特定的符號表示邏輯關系,可以提高做筆記的速度。技巧之類其實需要自己總結。
說
口語方面,把握好時間,盡量減少考場內的互相干擾比較重要。我考試時旁邊有一位純正山東口音英語的考生,他嗓門極其洪亮,頗有做當眾演講的氣勢。我記得當時被他影響得夠嗆,好幾次思路被打斷,跟著他的走了,可能這就是我的口語被扣掉一分的原因吧。大家可以盡量錯開其他考生答題的時間,不要與他們同時考口語。
讀
閱讀方面,TOEFL考試中僅涉及說明或者議論性文章,不會出現小說等文學性文章,所以難度相對不大。尤其是準備完SAT的同學們,看TOEFL頗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好的備考方法還是廣泛地閱讀,提高英文素養。不少同學經常會提出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詞匯需不需要查字典的疑問。我的回答是,根據個人情況和當時的心情來定。如果你是一個很認真、不怕麻煩的人,就可以詞詞落實,在閱讀的同時拿下詞匯量,這樣無疑是效率高的方法。但是如果頻繁地查字典讓你心煩,或者查詞典會打破閱讀的連貫性,那么就可以跳過生詞,盡量從上下文推斷意思。這種做法還能從一定程度上提高閱讀考試中做上下文推斷詞匯題的水平。
TOEFL與其他考試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用電腦閱讀,這對于習慣“紙讀”、邊讀邊做標記的同學們來說可能有一點障礙。破除這個障礙也很簡單,經常上網瀏覽新聞即可(我考TOEFL時感覺如魚得水也是大大得益于經常泡在網上的習慣)。
我常逛的網站有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BBC、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雜志》,強力推薦,完美體現了英國人客觀嚴謹的做事態度)、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等等。強大的閱讀基礎加上對屏幕閱讀的習慣,TOEFL閱讀拿到27分以上絕對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寫
寫作部分是考前我拿不準的,因為不同的考試對寫作風格、模式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都熟悉的TOEFL和SAT的寫作模式就大相徑庭。因為沒有前人指引,網上的寫作模板我又覺得不太好,所以頗有些忐忑。我比較欣賞TOEFL中的綜合寫作環節,同時考查聽力、閱讀和寫作,一箭三雕(誰說老美不會研究考試)。這個環節中,切記任務是restate or reorganize (重新組合或敘述),而不是develop your own idea (提出、發展個人論點)。
同學們要發揚淘金精神,完全不遺漏地整合好聽力段落和閱讀文章中的各個要點,然后在作文中,多用連接詞和對比結構,把握好文章的條理性就好了。
【我的SAT備考經】
SAT有時被痛苦奮戰在SAT戰場上的同學們戲稱為Stupid American Test。該考試素來以變態的閱讀著稱,伴之以12000的詞匯量,使不少考生叫苦不迭。這里分成思維、閱讀、語法、寫作和數學幾個方面簡單談一下感想。
SAT的獨特之處:思維很重要!
考SAT大家千萬不要光把重點放在英語學習上。要明確,SAT不同于英語高考或托福,它不僅是一門語言考試。SAT考試的考生定位不是外國人,而是以英語為母語的美國本土學生,它考察的是學生對文本的提取與分析能力、邏輯思維以及學生能否辯證地、批判性地看待問題,要想應付這些問題,光學好英語是遠遠不夠的。
提高自己的思想方法其實也很簡單,多讀一些稍為嚴肅一點的書籍雜志。英文讀的累,讀中文的也沒關系。像《鳳凰周刊》這類雜志,沒事可以翻翻。讀書的同時一定要多思考,訓練自己的思維。
語文課也一定要上好,新SAT常考文中的修辭手法、一個詞一句話在文中的作用、二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反駁一篇文章的觀點的以及下列選項中的哪個觀點能佐證文章某段某句話的觀點,要解決這類題目語文課的作用顯然比英語課更大。因此,考SAT除了要搞好英語,更重要的是要多讀書,多思考,訓練自己的思維。
閱讀
閱讀是中國考生普遍頭疼的部分。時間緊,任務重,要命的是有時候會有許多文學類小說,這類文章沒有規律的結構和套路,幾乎就完全靠閱讀素養來取勝。尤其是對還有較長準備時間的同學們來說,廣泛地閱讀是好的辦法。我一般將閱讀文章分為如下幾類:
1、小說。此類文章閱讀起來困難大,如果能堅持讀下幾本來,不光對提高英文水平、應對SAT管用,甚至對更加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也很有益處。強力推薦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部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 。這部作品可以說完美地詮釋了細致的觀察和優雅的語言。作者善于捕捉人物心理,,仔細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2、新聞類和科技文。好的閱讀訓練材料無疑是緊跟時事、原汁原味的外媒新聞報道,比如New York Times、BBC、VOA等等。我鐘愛的新聞來源是英國的The Economist。英國人特有的一絲不茍、嚴謹認真的傳統在《經濟學人》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絕大部分報道態度相當客觀中立,絕對沒有故意夸大渲染的成分。
做題訓練也很有必要
我在備考時是用khan level 3的部分是用來鞏固加強,而level 4 是用來進一步沖刺的。每一道我做過的題都盡力啃透:
1、控制做題時間
練習全篇的時候,建議要給自己固定時間。真正考試中是13分鐘平均一篇的時間,在練習時好控制在12分鐘一篇。做完后對完答案后再花時間去閱讀全篇還有查找自己不會的單詞。
2、做完后,每一篇文章我都起碼審查五遍
注意是審查不是看,剛開始看一遍,做完后對著題目看一遍再修改答案,對答案后看一遍,找出題目和文章的契合點并把段落或句子標記出來,然后根據已經了解到的文章內容重新做一遍題目(如果文章沒看懂,到這一步還是會有題目做錯的)。
3、把整篇文章都口頭翻譯一遍
這些步驟看起來復雜,其實很簡單,做出來也不占面積。考試前兩天再翻出來瀏覽一遍,這個時候就只要粗略的瀏覽文章就行,因為題目已經被嚼爛了不必再浪費時間。
真的,學習閱讀,重要的并不是你刷了100套閱讀,而是你每一套閱讀題完成后的審查。比如你是否每一篇閱讀都沒有生詞?你是否歸因了每一道錯誤?是因為自己粗心?是因為對于詞匯欠缺?還是因為閱讀理解的問題?當這些錯誤被暴露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注意并想出具體的措施。這是提高并穩定閱讀成績的關鍵所在。
語法
語法我不敢說太多,因為我學英語的過程中沒有怎么鉆研語法,應付國內考試的唯一辦法就是靠語感蒙,雖然準確率挺高,但很多題我其實也說不出所以然來。SAT考的語法實際上要比國內的高考淺,它的威力在于給簡單的語法錯誤穿上用復雜的外衣迷惑考生。但只要通過多練習,熟悉出題思路,撥開云霧見太陽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如果語法基礎不是很扎實的話,剛開始的時候還是不要急著去做整篇的語法,而是先去做每個知識點的題目,搞清楚每個知識點的用法。語法有一定基礎但考試總不能拿滿分的同學,我建議大家可以把每一道錯題摘下來,然后這樣做幾套之后自己就會發現那種題目錯的比較多,自然做的時候就會留意。我就是這樣訓練的
寫作
寫作對我來說真的是煉獄...不知道只會寫argumentative不會寫analytic essay的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但寫作時我總會有種“這寫的不是廢話嗎”的感覺,因為很多寫作手法雖然明顯卻要堆砌成文,不知不覺就會轉入流水賬模式。
后來老師告訴我,寫作的大忌是變得“informative”——批改作文的人已經看爛了這篇文章,所以沒有必要再向他們介紹一遍通篇的內容,更沒有必要甩手就是一整句話的引用。聚焦在你認為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并且將你的分析解釋清楚,讓批卷人也因為你而為這些段落感到耳目一新,這就是讓寫作不再無聊的方法。
數學
數學部分對中國學生來說是小菜一碟,但由于題目簡單,容錯率往往為零,也就是說錯一道題就會被扣掉30甚至40分。把分數白白丟在“弱智級”的數學上是多么可惜,大家想想在閱讀上提高40分是何等的艱難!牢牢抓住數學的800分,也好對得起這些年在中國做的數學題啊。
考試時候一定要認真+合理安排時間!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來說,section 3可以慢一點做,保證正確率,不要犯一些因為粗心而導致計算錯誤的錯誤,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一定要再檢查一遍;對于section 4,建議可以快一點做,后留下二十分鐘來檢查。因為section 4可以使用計算器,所以不會遇到計算錯誤這種不容易檢查出的問題。
后,大家對待這場考試一定要放平心態。考試本身就有運氣的成分,比如讓我再考一次托福或者SAT,我就不太可能考到119或是1570這樣的分數。大學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一般也不會把1550和1600做太大區別看待。而且美國大學也不像中國的大學只看高考成績錄取學生。標華考試只是錄取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但光憑考試分數,什么都保證不了。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校】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